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惠民保的文章,很多小伙伴都积极参与讨论,可见上线两三年的惠民保,确实深入人心呀~
今天的文章就应小伙伴们邀请,我们来聊聊惠民保,浅析一下它的现状与未来。
这给到许多无法通过正常方式配置保障的人一丝生的曙光,是救人命的好东西,咱得大力支持~
2022年4月14日,广州医保发布了2021年穗岁康的理赔年报。
年报显示,2021年度穗岁康总赔付金额为4.7亿元。
无独有偶,上海沪惠保也在6月2号发布了10个月理赔报告。
报告显示,本期沪惠保10个月赔付金额达6.13亿元。
小伙伴们可能会疑问:惠民保不是政府出的吗?关保险公司什么事?
其实,惠民保是由政府牵头发起,由保险公司承保,经政府指导后上线的普惠性质商业保险。
既由政府指导,又是普惠性质,故定价低廉,但说到底,惠民保还是一款商业保险。
我们也不要谈利色变哈,合理的盈利空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就有人要问了,保险公司靠惠民保,肯定赚了不少钱吧?
据广州医保局公布,2021版穗岁康投保人数为367万人,保费180元。
按同样的方式,去年沪惠保的保费收入算出来在8.5亿元左右。
而根据公布的数据,一个1年赔了4.7亿,一个10个月赔了6.13亿。
前年,深圳市医保基金发了一篇17-20年间,深圳惠民保项目履约结果的验收报告。
报告就直接指出,项目总收保费约3.86亿元,而实际的理赔支出达到4.07亿元。
再把几年下来的运营成本一算,惠民保成了妥妥的“散财童子”。
那怎么办,提高价格卖不动,降低质量砸招牌,总不能一直赔本赚吆喝吧?
我知道的就已经有三款了。
但即便如此,面对高昂的赔付费用,这点加价还是显得杯水车薪。
比如增加既往症的限制,像刚上线不久的紫金财险惠民保:
惠民保上线之初,就是靠超低门槛及价格,瞬间打响名号。
这会招牌才刚打响,就急着提高门槛割韭菜,不太合适吧?
既然涨价走不通,变严格也不行,那我干脆割肉止损咯?
像之前湖南益阳的惠民保,官宣上线没几天,突然就下架了,落下一地鸡毛。
几乎99%的惠民保都会明确说明本产品是不可续保产品。
而剩下那1%也并非保证续保,只是人家没有明确说明不可续保罢了。
说到底,惠民保项目能不能持续,赔付率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但矛盾的是,我国去年惠民保承保人数共计9000万左右,占总人口6.4%(数据来源:新华社《经济参考报》)。
而这9000万人口中,有很大部分比例都是没法购买上正常保险的亚健康人群,或者高龄人群。
他们的出险理赔概率,与所收的保费,处于完全不对等的关系。
随着这部分人群参保数越来越多,保险公司运营惠民保的亏损风险也越来越高。
参保人数多,会有持续亏损风险;参保人数少,又不足以抵扣运营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停止惠民保项目,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而这对于指望惠民保补充医疗保障的人群来说,打击不小。
既然保险公司自救乏力,那有没有可能:政府接管惠民保项目呢?
惠民保本身就是政府牵头发起的,现在由政府接管,就像试管婴儿回到母体发育一样。
惠民保可以走政策路线,向医保靠拢,变为地方性补充医保,类似高端医保的样子。
当前的运营模式也能得以维持:低廉的保费、宽松的投保规则及理赔门槛等。
但这会对各地医保基金造成极大消耗,甚至可能会导致当地医保体系奔溃,特别是一些缺乏年轻血液的城市。
所以,不是国家不愿意让政府接管惠民保,而是实在管不了。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惠民保这种产品出台,我举双手赞同。
但惠民保这种商业模式,可否一直持续,会不会像相互宝那样,路越走越窄,我持保留意见。
刺激身体情况符合承保条件的人群,购买其他商业健康保险才是最终目的。
我也希望惠民保可以一直长期稳定地运营下去,给需要它的人一丝曙光。
免责申明:本网站提供的文章资料,均由小秋阳说保险公众号(盛世创富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提供。
本网站不会就任何错误、遗漏、或错误陈述或失实陈述(不论明示或默示的)承担任何责任。对任何因使用或不当使用或依据本网站所载的资料而引致或所涉及的损失、毁坏或损害(包括但不限於相应而生的损失、毁坏或损害),本网站概不承担任何义务、责任或法律责任。
我们是小秋阳说保险,一个只为提供专业、客观、中立保险知识的团队。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小秋阳说保险】
你可以获得免费答疑的机会,也可以领取以下福利:
- 「产品榜单」:每月更新四大险种高性价比产品排行榜!
- 「投保指南」:儿童、成人、老人各年龄段科学投保指南。
- 「保险方案」:年收入5万、10万、20万、50万家庭不同需求的保险规划方案。
- 「理赔服务」:集合专属理赔、法务、核保和医学专家团队,协助您处理理赔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