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Welcome to 小秋阳说保险!
小秋阳说保险
服务热线

400-1888-810

恒大人寿保险怎样退保

提问: 我的未来与你 分类:退保

优质回答

学霸说保险-鲁班

学霸说保险,专注保险测评!买重疾险要注意认真对比,不可大意,降低退保造成损失的几率,在挑选重疾险时,遇到这几款的话就要提起注意了>>

恒大人寿保险退保的一般流程:

有的人买保险总是随便大手一挥就签合同,但是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想要退保。退保也是一件需要谨慎考虑的事情,大意不得,如果你还不知道退保有哪些知识点,建议看看这一篇文章>>

文章里讲得很详细了,这里就选几个要点简单说一下。

通常情况下,退保会给我们带来经济损失,不过这两种情况就不会有损失:

1.犹豫期退保:购买保险之后的10-15天左右,一般称之为保险的犹豫期,选择这个时间段内退保的话通常是不会有损失的;

2.销售误导:如果买保险时代理人的操作不恰当,保险合同中该让本人签名却不是本人签名的话返还全部保费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除了这两种情况,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我们只能想办法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比如可以选择减额交清:

即不要求退钱,而是把当前的现金价值作为抵交保费,能保多少是多少,以后不再缴费,保障依旧有效,但保额会减少。

这样的经济损失相比退保来说会更少,不过这一种方案不是每款保险产品都适合的,具体的情况还需要与保险公司确认。

另外,这几种情况也是退保时要特别注意的:

1.退保时间:要退一份保险也不是随便退的,如果能在买了新保险且等待期过去之后,再退旧保险是比较好的,尽量不要出现保障中断的情况。

2.健康状况:要是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不能通过新保险的健康告知这个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这样如果还退保的话,有保障缺失的风险,所以不建议这么做。

3.缴费卡余额:如果明确了退保的想法,应该检查用来交保费的银行卡,里面不要再存钱并且剩余的钱全部拿出来,这样的话,可以避免出现退保后还被扣款的情况,节省了再去和保险公司协商的时间。

这只是其中几个注意事项,要注意的还有很多,我就不详细说明了,想知道更多细节的朋友可以收藏这一篇文章>>

以上就是我对 "恒大人寿保险怎样退保"的图文回答,望采纳!

全网同号:小秋阳说保险,欢迎搜索!

相关视频:恒大人寿保险怎样退保

  • 新车、二手车置换(玉梅)
    你好,退保你的损失会很大的,最多也就能领回缴费的百分之50左右。
  • 你说呢?
    养老保险一般情况是不能退的,只有在参保人员死亡、出国定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不足15年本人又不愿延长缴费的,才可以退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部分。
  • 曹志军
    退保是投保人跟保险公司提出,可以保全更改被保险人,缴了也圈强制储蓄,每年800也不多,不知道你缴了多少年,如果没多少年的话,最好不退,平安保险现金价值不高,退了不划算哈
  • 所有的保险在退保时都不能拿回本金。原因是这六年里的保险期间保险公司需要安排资金准备保障。第二给业务员的佣金支付一部分。所以无法得到全部退回本金。建议你咨询一下业务员供参考。
  • 孙爽 🌿
    各保险公司犹豫期退保办理后退钱的时效可能不同,一般3-5个工作日回到你的账户。
  • 冰点阳光
    个人医保可以退。 一、多缴职工医保费的退费处理 (一)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以下简称个人参保人员)政策性因素的退费,要严格以政策文件为依据,客观公正的处理。 1、根据区县在市级统筹前贯彻落实以上文件精神及趸缴时的缴费标准,由区县医保经办机构核定退费金额,并提出退费申请,经本区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审核后,报市社保局复核,经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批准后,方可退费。 2、对个人参保人员按年度正常缴费后,经审核符合享受医保优惠政策,但又转为单位参保职工或死亡的,按其享受医保优惠政策计算的金额退还。具体退费标准按本项第1目有关规定执行。 3、个人参保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已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参保并缴费,同时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形成重复的缴费,其本人可在次年申请退还重复期间个人参保缴纳的费用(应扣除其重复期间已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 (二)个人参保人员死亡的退费,要遵循缴费与待遇享受期对应关系,实事求是的处理。 1、对一次性按二档标准缴纳的个人参保人员在按规定享受了该笔缴费对应的医保待遇(含划个人账户)后死亡的,仍按照人社58号文件处理,即按其死亡当月个人账户划入标准,及一次性趸缴的剩余年限(计算到月),一次性退还个人账户剩余年限应划资金,纳入统筹基金和大额医保费的部分不退。 对个人参保人员按二档标准按年缴费,并按规定享受了该笔缴费对应的医保待遇(含划个人账户)后死亡的,一次性退还个人账户当年剩余月份应划资金,纳入统筹基金和大额医保费的部分不退。 2、个人参保人员在当年内完清次年1月1日起的一次性趸缴医疗保险费用后,于次年1月31日前死亡的,可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申请全额退次年1月1日以后对应的参保费用。按年缴费的个人参保人员在当年1月31日前死亡,其缴纳的年度医疗保险参保费,可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申请全额退费。 (三)个人参保与单位参保重复缴费,以及退休后多缴费的退费,要确保缴费年限接续,不重不漏的处理。 1、个人参保人员按年缴纳医保费后,年中转为随我市单位参保形成重复的缴费,其本人可在次年申请退还重复期间个人参保缴纳的费用(应扣除其重复期间已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 2、个人参保人员办理完退休手续后仍继续缴费,经审核其满足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的,对退休后超过医疗保险规定缴费年限多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不含大额医保费),可申请退还。对其个人账户按退休且满足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后的划入标准和多缴费月数等进行清算,多计入额应在退费时抵扣。 3、参保职工因参保单位办理退休手续滞后,其应退休时已满足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应退休之月后多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扣除按规定计入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额的余额退还单位,个人账户计入额按退休标准规定进行清算(对多计入额应抵扣),期间形成的医疗待遇差额由参保单位参照医疗保险有关规定负责支付。对于人力社保部门审核审批造成的滞后,期间形成的医疗待遇差额按规定由医保基金支付。 (四)其他退费 在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前,对区县已出台政策明确应退还参保单位或个人多缴的医保费,按照锁项目、锁标准、锁人头的原则处理。由区县医保经办机构提出退费申请,经区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审核后,报市社会保险局复核、经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批准后,方可退费。 二、多缴居民医保费的处理: (一)对参保人员全额缴纳居民医保费用后,经审核符合享受财政补助,应退还其多缴纳的财政补助额。2013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参保人员全额缴纳居民医保费的,按280元/人的标准退还。 (二)对参保人员(含大学生)已按规定缴纳居民医保费后,获得享受有关部门批准享受参保资助资格的,应退其应享受的资助额。 (三)参保人员完清次年缴费后,且在次年1月1日前死亡的,可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申请退还个人缴纳的医保费。 三、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发生以下情况的重复缴费不予退还: (一)参保人员同时在两个以上参保单位缴纳医疗保险费形成的重复缴费,其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不予退还,其个人账户合并。 (二)对参保人员在同一时期参加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其重复的缴费不予退还。 (三)对全市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下简称社平工资)公布前,由单位为其办理完医疗保险停保或关系转移的人员,在社平工资公布后其职工医保缴费和个人账户不再清算和退费。 (四)个人参保人员或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自愿选择按一、二档缴费后,不得以退保或转档的名义要求退还已缴纳的医疗保险费。 (五)对个体参保人员按一档标准按年缴费,并在保险生效期间死亡的,纳入统筹基金和大额医保费的部分不予退还。 (六)市级统筹前,参保人员在市内不同统筹地区间发生的重复缴费不予退还,其个人账户按规定合并。 四、对符合退费条件的参保单位或个人,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由单位或本人向现参保地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出退费申请,填写《参保单位(个人)医疗保险退费申请表》(附件1),说明申请退费原因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二)由受理地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申请的退费情况进行审核,并送多缴费发生地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退费事项和金额进行复核。对符合条件的,由受理地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月报当地人力社保局和财政局审批(本通知第一条(一)款1目、2目,以及第一条(四)款情形除外),对不符合条件的告知申请单位或个人有关原因。 (三)经当地人力社保局和财政局审批同意的退费应于当月内及时通过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或指定银行账户支付给申请单位或个人。其中,当年多缴费的退费,由征缴户退出,冲减当年收入;往年多缴费的退费由财政专户退出,列其他支出。沃服网 满意请采纳~
  • 夏了夏天
    这种保险都要缴纳10年以上才能保本的。我之前交了每年6000的交了7年还亏一年6000。你这个退不了多少,因为前两年的管理成本很高。比如第一年你缴纳6000可能就扣除了50%大概3000的管理费了。所以很不划算。当然保险更多的是保意外。以防万一。
  • 满樱桃
    合理,我4年累计交了1万多的重疾险,退保按现金价值也是几百~
  • YT
    不会超过1000的;盛世人生我了解过,投3000没有任何的意义,1万以上才可以考虑一下。最好是2万以上。
  • 孙小妮
    是指国寿受到保单时过了犹豫期吗?如果是这样的,就要看它是以什么为犹豫期的起算时间点,一般来说犹豫期是按照保单回执的签收时间来往后推10天的,不是保单的出单日期。请注意查明。有的时候保险公司的人会以此来阻碍退保的产生
展开 更多回答(10)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帮你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关注【小秋阳说保险】
解决你所有的保险疑问

热点问题
最新问题
保险问题标签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阅读更多文章